道教宫观的产生与功用
来源:本站 发布:2010/12/10 隶属:道教知识 点击:2787
道教的宫观建筑是从古代中国传统的宫殿、神庙、祭坛建筑发展而来的,是道教徒祭神礼拜的场所,也是他们隐居、修炼之处所。金元以降,全真道兴起后,建立了道教丛林制度,宫观又成了全真道士出家后集体诵经修养之地。道教历来有三十六洞天,七十二福地之说,相传这些洞天福地都是仙,人居住游憩之处,是通天之境,故后人多在这些地方潜修炼养,兴建宫观。尤其是历代帝王对道教的尊奉,使得道教宫观遍布我国各地,它们虽然规模不等,形制各异,但总体上却不外以下三类:宫殿式的庙宇;一般的祠庙;朴素的茅庐或洞穴。三者在建筑规模上有很大区别,但其目的与功用却是统一的。
上一条新闻:道教宫观建筑思想
下一条新闻:道教壁画
同类新闻
- (2018/12/14) 教理是信仰和修行的根本宗义
- (2014/5/6) 道教音乐研究
- (2011/9/12) 中秋
- (2011/6/23) 游览道教宫观五项注意
- (2011/3/4) 中和之道:道教的生态和谐理论
- (2010/12/10) 道教宫观建筑思想